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8年1月26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2014净土大经科注 第19集

2016-12-01 净空老法师 莲友社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l0341t0dqjf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19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一百七十三頁倒數第三行,前面我們學到這個地方,意思還沒盡,我們還從這裡學起:

 

  這三種與菩提門相違背,必須要遠離。第一個要「依智慧門,不求自樂,遠離我心貪著自身故」,這是第一個。第二,「依慈悲門,拔一切眾生苦,遠離無安眾生心故」。佛法,古人說,說得很好,什麼是佛法?祖師大德的回應是「慈悲為本,方便為門」。正好這個地方慈悲、方便都有,慈悲是心、愛心。世間宗教很多,我接觸的十幾個宗教,讀他們的經典,沒有一個宗教不說愛。所以我們總結,我用四個字「仁慈博愛」,每一個宗教都包含在其中。宗教可不可以團結?可以,團結在哪裡?團結在仁慈博愛。這裡面我們必須要知道,神的愛,《新舊約》裡頭,神愛世人,上帝愛世人;伊斯蘭教《古蘭經》裡頭,真主確實是仁慈的;佛法講的是大慈大悲,是愛。為什麼不用愛講慈悲?愛容易讓人產生感情,就是情愛,為了避免這個誤會,佛換一個名詞,換慈悲,慈悲是有智慧的。換句話說,有智慧的愛心叫慈悲,跟世間人這種情感的愛做一個明顯的差別。慈是與眾生樂,悲是救眾生的苦難,悲裡頭憐憫心多、同情心多,看到眾生有災難,一定要想方法把他的苦拔除,拔除一切眾生苦,與眾生的安樂。所以說遠離無安眾生心,對於眾生的苦難漠不關心,這個不可以的,這不是佛菩薩,這不是佛弟子,佛弟子應該學佛菩薩,對一切苦難眾生時時刻刻他會伸出援手。像觀音菩薩現千手千眼的相,這什麼意思?表示眼到手到,我只要看到,幫助你的援手就伸出來,叫刻不容緩,取這個意思。千手千眼表菩薩看得清楚、看得真切,慈悲心從這裡就顯示出來,拔苦與樂,這是應當做的。所以對眾生的痛苦漠不關心這個一定要遠離,無安眾生心,菩薩不可以犯的。

 

  第三,「依方便門」,方便是手段是方法,要用什麼方法去幫助眾生?「遠離恭敬供養自身心故」。我們看註解,「三者依方便門,憐愍一切眾生心,遠離恭敬供養自身心」。絕不求自己身心安樂,要顧自己身心安樂你就不能幫助別人,尤其幫助苦難眾生也是一樁非常辛苦的事情。《妄盡還源觀》賢首國師給我們提出四德,《華嚴經》上說的,《華嚴經》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們這個四德都做到了。末後一句說,「代眾生苦」,依方便門就是代眾生苦,要捨己為人。在中國傳統教育裡頭,能看到關心愛護無過於母親對兒女,完全是付出,沒有任何要求,一切都是為兒女。父母做出犧牲奉獻,在過去社會裡頭有。父母是聖人,特別是母親,把兒女都教成聖賢君子,她這個付出不但對這一家做出最大的貢獻,她的兒女是聖賢君子,長大之後對社會做出極大的貢獻,這個貢獻的根源在哪裡?是母親從小教出來的。換句話說,她的子女為國家、為民族、為人群做出的一切貢獻,根源都是他母親。中國自古以來,教女比教男孩子重,家有賢妻、有賢母,國家才有忠臣。但是最近這個兩百年,傳統文化沒落了,大家把它忘記了,所以今天社會沒有看到有聖賢君子那樣的人。中國在過去每一個朝代都有,你去看歷史,你看二十五史哪一個朝代裡頭沒有聖賢豪傑。這是中國立國五千年而不衰原因在此地,全是教學。

 

  佛教是教育,中國教育裡頭所提到的、所想到的,佛經上全有。在境界上佛比我們中國要高,中國教育只講到世間,佛陀的教育講到出世間,所以佛法到中國,中國人喜歡,立刻就接受,他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儒家接受了,道家也接受了。所以學佛目的是成佛、成菩薩,最低限度也能做個阿羅漢;學儒要成聖人、要成賢人,至少也是個君子,奉公守法,孝悌傳家;道,這是出世,要成神、成仙。神仙、佛菩薩、聖賢都是世人的表率,都是世人的榜樣,把社會教好,把大眾教好。我們丟掉兩百年,這個時間不短也不太長,我們這一代要不能把它復興起來,怕往後就更難了,我們的文化繼絕存亡就在眼前。所以,確實有不少人看到,尤其難得這樁事情被習主席看到了。我們看他就職之後,他的言論、他的一些設施要把中國傳統優秀的文化逐漸再恢復,這是一樁好事情。只有中國傳統文化能救國家、能救社會、能救這個地球,典籍存在,而且翻印了不少,不會再流失,不會再失傳,現在迫切需要的是師資,儒釋道優良的老師。我對老師為什麼加個優良兩個字?老師必須做到,然後再來教人,人家就服了,就情願接受;如果只是教人學,自己不學,沒有人相信。歷史上有二個偉大的教育家,教學非常成功,一個是釋迦牟尼佛,一個是孔子。他們沒有做到的他不教人,凡是教人的他自己先做到,學生沒有不尊敬的,沒有不認真學習的。孔子弟子三千,他教學只有五年,這三千弟子裡面有賢人,全是君子。從哪裡看出來?孔子的學生沒有一個不孝順父母的,沒有一個不尊重老師的,孝親尊師他們全做到,沒有不遵守倫常道德的,五倫五常、四維八德基本上他們都能做到。孔子那個時候行,現在也行,不是不行。二00六、二00七年我們在湯池小鎮上做的實驗,做成功了。我們得出兩個結果:第一個結果,我們肯定了人性本善,把人的良心喚醒了;第二個,讓我們發現,人是很好教的,關鍵是在老師,老師沒有做到,你的教學可能收不到效果,不能做得很成功,老師如果真做到,這個教學的效果會讓你感到驚訝。

 

  不為恭敬、不為供養自己的身心,這就是無條件的付出。你恭敬別人,你供養別人,別人自然供養你、自然恭敬你。你辛辛苦苦做了一輩子,到晚年大家看到了,大家覺悟了。你們看來佛寺裡面三個人,海慶法師、海賢和尚還有他的媽媽。媽媽年歲老了,沒有人照顧,海賢把她接到寺廟裡一起住,供養她。他這個寺廟就是一句佛號,什麼都沒有。海賢老和尚一句佛號念了九十二年。他的佛號日夜不斷,睡著就停了,醒過來就接著念。這樣的人,老實、聽話、真幹,這就是他成功的條件。鄉下人,一個農夫,不認識字,到晚年受多少人尊敬,知道他沒有一個不尊敬他。我勸我們念佛同學,修淨土的同學要以他做榜樣,他的心清淨,他的心平等,人和藹可親、平易近人。耕種,細心、勤奮,不辭勞苦,種的面積很大,廟裡頭平常只有四個人,吃不了那麼多,他將他的收成分給貧苦的人家,救濟人家,照顧成千上萬的人,功德不得了,內財布施。富貴人家有財富是外財布施,他是內財,供養別人的糧食、蔬菜、水果都是自己親手種的,叫內財布施。一百一十二歲,健康,身體跟年輕人一樣。臨走的前一天,在菜園裡工作一天,從早到晚,第二天就走了。別的年輕人看到老人家工作很辛苦,勸他休息。他怎麼說?他說我把這些做完,我就不做了。不知道,人家把它當平常話聽,他那裡工作放下,晚上念佛就走了,第二天起來,老和尚已經往生。不過大家覺得那天晚上比較奇特,老和尚念佛從來不敲引磬的,那天晚上敲引磬,敲到半夜,他房間燈還是亮的,第二天早晨去看他,走了。預知時至,怎麼預知的?他也透了消息:老佛爺告訴我,最近幾天我要準備走了。他沒有說哪一天,其實他知道,他不講,怕別人障礙他。他老媽媽走得了不起,八十六歲。你看,往生之前還包餃子,讓家人在一起吃個團圓飯,吃完之後她在椅子上坐下去,雙腿一盤,告訴大家我走了,就走了,這麼自在,不是普通人!怎麼修成的?一句佛號。工作不礙修行,生活不礙修行,待人接物不礙修行,口裡不念佛,心裡佛號不斷,遠離一切恭敬供養,自給自足。這叫做「遠離三種菩提門相違法」。

 

  下面說,「次須知三種順菩提門」。念老的註解,「順菩提門者,菩薩遠離如是三種菩提門相違法」,你把這三種遠離,你就得到「三種隨順菩提門法」,法就是方法。第一個,「無染清淨心。不為自身求安樂故,菩提是無染清淨處。」從哪裡下手?從心上下手,心清淨了一切都清淨。但是修行人一定要知道,這個世間什麼都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包括自己的身體,又何況身外之物。真正知道就真正放下,沒有貪求、貪得的念頭。不求自身安樂,老和尚為我們示範,他是一個佛法上講精進勞動工作者,他全放下了,心清淨、真誠、慈悲,對人恭敬,所以他住的地方、他工作的地方都是清淨處。小廟很窮,沒有人來燒香,沒有人來供養,全靠自己勞作,就是種田,種稻米、種水果、種蔬菜,全靠自己耕種,九十二年如一日;修行就是一句佛號,一句佛號不間斷。

 

  我們看到一個人,也是近代的,大概六、七十年前,諦閑老和尚的一個徒弟,鍋漏匠,也是不認識字,一生過著貧窮的日子。四十多歲,遇到小時候一個玩伴,就是諦閑老和尚,他們是同一個村莊長大的,看到他出家不錯,有地方住,吃飯都不愁,很羨慕,一定要跟他出家。四十多歲,出家有難處,不認識字,不能讀經,學經教不行,住廟裡頭困難,廟裡早晚要做功課,早晚課課誦本不會念不行,別人瞧不起你。他又賴著非出家不可,老和尚跟他談條件,他全接受。他說:你什麼條件我都接受,只要你肯給我剃度。老和尚說:你聽話。沒有問題,你說什麼我就聽什麼。老和尚只教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在農村裡頭也找了一個小廟,沒有人住廢棄的一個小廟,叫他住在那裡頭,就這一句佛號念到底,你儘管念下去,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再念,不分晝夜。他念了三年,站著往生的,也是預知時至。往生前一天,他三年沒有離開小廟,往生前一天到城裡去看看親戚朋友,那是什麼?辭行,他不告訴人,就是沒人知道他要往生。晚上回到小廟,有一個老居士(老太太),給他燒兩頓飯,照顧他,他告訴老太太,明天妳不要替我燒飯了。老太太以為他今天去看朋友,可能有朋友請他吃飯,明天中午不要燒飯。到第二天中午不放心,小廟看看師父在不在,到小廟去一看,師父往生了,站著走的。她從來沒有看到人是站著死的,告訴鄉下學佛的同修,大家來看,商量怎麼辦?趕緊給老和尚送信,請他來處理(就是諦閑老和尚),沒有交通工具,都是走路,從鄉下到觀宗寺一往一來要走三天,他往生站了三天。站著往生我們聽說,往生之後站三天沒聽說,大概只有他一個。

 

  我們有疑問,海賢老和尚二十歲出家,他的條件跟諦閑老和尚的徒弟鍋漏匠相同,都具足老實、聽話、真幹,他三年能不能往生?二十歲念佛,二十三歲能不能往生?肯定能,為什麼不能往生!這個人太老實,真聽話,而且真幹。我相信他九十二年決定不止三次見佛,九十二年。為什麼說三次?東晉慧遠大師,這是淨土宗第一代的祖師,他一生當中三次見阿彌陀佛、見到極樂世界,第四次見到他跟人說,他那三次沒跟人說過,沒有人知道,第四次佛來接引他往生,他才把這個信息告訴大家。別人問:極樂世界什麼樣子?跟《無量壽經》上所說的完全一樣,說完就走了;而且告訴大家,蓮社早往生的同修有十幾個人,比他先往生的,統統在阿彌陀佛的身邊一起來接引他,他每個人的名字都叫得出來,不是假的。所以老和尚常常勸人,只有念佛求生淨土是真的,他那個話說得那麼懇切,一絲毫疑惑都沒有,為什麼?他見到了。遠公大師一生見到三次,連最後一次,一共四次。我相信他決定超過,為什麼佛不帶他去?佛要留他表法,表法的用意,堅定修淨土念佛人的信心、願心,讓他做出來給大家看。現在有很多人反對會集本,他最後示現的表法與這個有關係,與我們依這個本子修統統有關係。他不知道有這本書,《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他並不知道,往生前三天,他的弟子帶著這本書到來佛寺,告訴他有這麼一本書。老和尚不認識字,他不會看的,人家告訴他。這什麼書?《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他一聽到之後非常高興,如獲至寶,好像盼望多少年,終於出現了,高興得不得了,穿袍搭衣,他自己最心愛的這些衣服,穿袍搭衣,告訴大家,你們來替我照相,主動要求。哪裡曉得這個照片照完之後,第三天老和尚就往生了。是不是阿彌陀佛讓他表最後的一個法,他心裡清楚明白,真的,一點不假。這個表法就是肯定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是真的,沒有問題,肯定黃念老居士的集註是真的,也肯定我們這十幾年依這部經、黃念老註解來學習沒有錯,盡可以放心,來替我們解決這個問題。這問題一直到現在沒解決,這一表法,解決了。如果你想再跟他去談判、去理論,他已經往生到極樂世界去了,只有到極樂世界才能找到他,妙極了!他自己說了好幾次,他之所以不能往生,他說佛,他叫老佛爺,叫阿彌陀佛叫老佛爺,老佛爺要我表法。表十善的法,表三皈五戒的法,表六波羅蜜的法,實際那都是一般人想的,真正表法就是最後表這個,肯定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整個僧團和氣、和睦相處,大家不要批評、不要分裂,團結起來,佛法就興旺了。

 

  《無量壽經》有九種版本,有人問過我,他說現在有一些排斥會集本。沒有關係,排斥,你不學它就好了,你願意學哪一種就學哪一種,都好,我們統統都讚歎。不要說這個本子好,那個本子不好,我們還沒有這個條件。凡是能會集的,他們修行的功夫、他們文字都比我們強,我們不如他,他們都有資格做我的老師,學生不能批評老師。又何況讓海賢老和尚來表法,他不認識字,一生沒有聽過一次經,也沒有念過一次經,他修的是什麼?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就這麼簡單。一百一十二歲,體力狀況跟年輕人一樣,你們看到了,眼不花、耳不聾,思惟非常敏捷。一百一十二歲還上樹,有兩個鏡頭,一個是修理樹枝,一個是上樹摘柿子,爬到樹頂摘了一籮筐柿子,拿下來分給大家吃,誰能做得到?阿彌陀佛讓他來表法用意很深,我們自己要知道。

 

  佛法興國家就興旺,佛法興宗教就團結。過去我訪問日本,我先後訪問日本七次,好像是第三次,跟日本一個老和尚,一百歲,中村康隆見面。他告訴我,「全世界每一個宗教的創始人都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給我說這麼一句話。我離開的時候他的徒弟橋本送我到門口,告訴我,老和尚一生從來沒有說過這句話,他為什麼會跟你這麼說?我們這十幾年都在做團結宗教的工作,做得很成功!我們提出的口號,全世界宗教是一家人。我先學他們的經典,這就有親切感,我不外行,你們的經典我讀過;我還有筆記,好的教訓我都記錄下來,我把它印成一本書,《世界宗教是一家》。每一個宗教經典都是教我們做好人,沒有教我們作惡的。每一個宗教創始人都教你愛人,沒有一個宗教不愛人的,愛自己,要愛眾生。佛教慈悲,要愛護一切動物,愛護花草樹木,愛護山河大地,慈悲到極處。所以要記住,菩提心是什麼?就是經題上「清淨平等覺」。你看這裡,菩提心是無染清淨心,心淨則國土淨,這是順菩提門。

 

  第二,「安清淨心」。第三個,「樂清淨心」。清淨心裡頭沒有染污,有安全,有快樂。今天社會動盪不安,發菩提心就安了。今天的社會染污非常嚴重,不但物質的染污,心理染污比物質染污還要嚴重,心離開一切染污,我們的身也就離開了。現在量子力學家告訴我們,我們的念頭能夠改變我們的環境,物質環境是從念頭變現出來的,所以心清淨了身就清淨,我們居住的環境就清淨。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安清淨心,為拔一切眾生苦故。」眾生有苦我們要幫助他,海賢老和尚做到了,這三種都做到了。他在鄉下,一生住在鄉下,很窮苦的鄉下,生活在那邊的農人沒有田地可耕,老和尚也沒有。老和尚沒有田地,全是開荒,山坡,沒有主的,他去開發,把它開出來做耕種,種糧食、種稻米,我們都看到鏡頭,他挑水灌溉,確實很辛苦。如果為自給自足,開個小的幾畝夠了,小廟只有四個人,五畝地就夠了,為什麼要開一百多畝?看到農村,農村的年輕人出去,到外面打工去了,老弱婦女在家裡,生活非常困難。他憑著他這個救濟他們、幫助他們,這是慈悲心,為拔一切眾生苦,他做出來了。

 

  「三、樂清淨心。欲令一切眾生得大菩提,生彼國土故。」這真樂,這個世間沒有真正的樂,極樂世界真樂。我們看念老的註解,「三者樂清淨心,欲令一切眾生得大菩提故」。大菩提是什麼?就是自己的真心、自己的本性,這叫大菩提。得大菩提的人就成佛了,成什麼樣的佛?阿彌陀佛。你天天念阿彌陀佛,你成佛肯定是阿彌陀佛。到極樂世界就見到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為你講經說法,你得到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威神的加持,不但完全能聽得懂、記得住,你智慧開了,你把阿彌陀佛的教誨變成你的生活、變成你的思想、變成你上求化他真實功德。向上求佛道,到極樂世界就有本事,有本事能夠分身,分多少身?無量無邊。《西遊記》孫悟空不行,他只有七十二變。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那本事可大了,變化無窮無盡,十方有多少剎土、有多少諸佛如來,他就現多少身。同一個時間,他能夠遍到一切諸佛剎土去拜佛、去供養,修福,聽佛講經說法是求智慧,福慧雙修,在一個時間裡面他就得到圓滿,天天圓滿,時時圓滿。在極樂世界成佛,所以時間非常快,佛沒有妄語,我們要能相信。樂清淨心,欲令一切眾生得大菩提故,「攝取眾生生彼國土故」,攝是攝受,取就是帶他,帶著他一起到西方極樂世界。

 

  「菩提是畢竟常樂處」。菩提翻成中國意思是覺悟,真正覺悟,圓滿的覺悟,所以是畢竟,就是究竟常樂處。離苦要離究竟苦,究竟苦是六道輪迴,真苦。離開六道輪迴叫離究竟苦,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得究竟樂,離苦得樂。「若不令一切眾生得畢竟常樂者,則違菩提門」。你跟菩提相違背,一定要像諸佛如來一樣,要像法身菩薩一樣,要真幹。下面說,「此畢竟常樂,依何而得?」離究竟苦,得究竟樂,依什麼能得到,依靠什麼?「要依大義門。大義門者,謂彼安樂國土是也」。我們中國在古代有不少朝代都有過太平盛世,禮義之邦,那個時候的人有福報。不像我們現在生在亂世,動亂的嚴重在過去歷史上沒有過的,中國歷史、外國歷史從來沒有過像現在這麼混亂。現在的人每天自殺的很多,他為什麼自殺?生不如死,人才會自殺。這些人不懂,以為死了就了了,他不知道死了更苦,比活在這個世間還苦。死不能解決問題,怎樣能解決問題?求菩提能解決問題。換句話說,學佛能解決問題,學中國傳統文化能解決問題。學佛能解決根本問題,那就是永遠擺脫六道輪迴,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全宇宙裡面仁義之邦,所以稱為大義門。禮義之邦就是安樂國土,安樂國土就是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發大慈悲心,用五劫時間去修行,成就了極樂世界,這個到後面經文我們統統都學得到,看看阿彌陀佛怎樣建造極樂世界。現在這個世界建成功了,真的度無量無邊眾生,每一天往生極樂世界的人不計其數。極樂世界能容得下嗎?能。為什麼?它是法性土,它跟我們這不一樣。我們這邊地球有大小,現在地球上的人口要到飽和點,再多容納不下,沒那麼多的資源。極樂世界資源豐富,沒有大小,再多都能容納下,不會顯得擁擠,這法性。

 

  極樂世界人身體之好無法形容,我們無法想像。這個地球,古印度人說人相貌長得好,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印度人說的。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為我們介紹,《觀無量壽佛經》為我們介紹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有八萬四千相,不是三十二,八萬四千相。每一個相有八萬四千隨形好,每一個好放八萬四千光明,每一道光明裡面都看到佛菩薩在講經教學弘法利生,從一個身體裡面看到全宇宙。我們現在生在這個時段,科學技術相當發達,我們看到傳媒、電視、網路,對於佛法講的這些有一點概念。七十年前世界上沒有這個東西,古人為什麼看到佛經能相信,不懷疑,我們無法想像。那就可以說,古人比我們老實、比我們聽話,他不懷疑。我們今天懷疑,這麼多科學工具擺在面前,科學技術把佛經所說的這個東西證明了。我們想想,我們有能力在此地對全世界人民說話嗎?做得到,現在有電視。現在電視的進步,不但他看到我們,我們可以看到他,他在美國,他在歐洲,我們可以面對面談話,看得清清楚楚,聽得清清楚楚,這是六、七十年前作夢也想不到。西方極樂世界要不要這工具?不要,西方極樂世界人身上穿的衣服都能現相。你看世尊給我們說的,身有八萬四千相,每一個相有八萬四千隨形好,每一個好裡面放八萬四千光,每一道光裡面有遍法界虛空界諸佛如來講經教學的活動,全看到了。我們這些工具搬到極樂世界沒人要,太落後了。到極樂世界看到十方眾生是立體的,不是一個平面畫面,你跟他說話他聽見了,可以對話。所以學科學要到極樂世界,我們這個地方科技跟極樂世界比太落後了。我們到國外去還要乘飛機,多麻煩。到極樂世界,想到哪裡去,念頭動,身體就到了,這能不去嗎?所以我們一定要曉得、要明瞭,不能不去。

 

  「故令一心專至」,專至是專到極處,「願生彼國」,沒有第二個念頭,我就是想生到極樂世界,「欲使早會無上菩提也」,這個會是得到、是契入。實在講無上菩提是自己本有的,不是從外頭來的,心外無法,法外無心,只是我們自己迷失自性,好像沒有了,其實沒有失去,只要回頭,把障礙放下,它就現前。這三種順菩提門的,我們就學到此地。

 

  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元曉師云:發菩提心是明正因。又云,發心有二,一、隨事發心,如四弘願。二、順理發心,信解諸法實相而發心者。」下面是註解的原文,前面的黑體字是我第一次依照這個註解講《無量壽經》,就是《淨土大經解演義》,概要裡頭我沒有全用,我把它節錄,重要的節錄出來,這個黑體字是我節錄的,現在都留在這個地方,提供大家做參考。我們看念老的原文,「又海東元曉師《宗要》云」,《宗要》是法師《無量壽經》的註解,海東就是現在的韓國,元曉法師是韓國人。唐朝時候到中國來留學,跟善導大師,善導是我們淨宗第二代祖師,他是善導的學生,回國之後把淨土宗傳過去了。他《無量壽經》註解裡頭說,「發菩提心,是明正因」。往生的正因是發菩提心,這個可別忘記。這個心怎麼發法?真信、真願,對西方極樂世界決定沒有絲毫懷疑,佛的話、祖師的話信得過,這是基本條件。決定不懷疑,我相信西方有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發四十八願,普度十方諸佛剎土六道裡頭苦難眾生,包括我在內,我只要真正相信,只要真正願意往生,這就是菩提心。我們往生極樂世界正因就有了,決定不能懷疑,懷疑正因就有了問題,就不能往生。

 

  下面又說,發菩提心有二種,一種是隨事,一種是順理。隨事,「煩惱無邊,願悉斷之」,悉是全部,斷得乾乾淨淨,這一條是斷煩惱。第二,「善法無量,願悉修之」,這是學法門,法門無量誓願學。第三,「眾生無邊,願悉度之」,要跟阿彌陀佛一樣,跟諸佛如來法身大士一樣,我們有同一個願望,就是度無量無邊眾生,度眾生。後面是成佛道,佛道無上誓願成,這叫四弘誓願。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在因地沒有成佛之前,像我們現在這種身分,沒有一個不發這個大願。「此心果報雖在菩提,而其華報在於淨土」。這就是為什麼要求往生,如果不求往生,全靠自己,煩惱到什麼時候你才能斷得了?法門要到什麼時候你才能學得完?真的,無量劫再加上無量劫未必能成。這個法門是捷徑,是快速通道,沒有障礙,只要你相信。為什麼?阿彌陀佛幫助你,這個不靠自力,靠他力,全靠阿彌陀佛,對阿彌陀佛不能不相信。一切眾生這一生當中能遇到這個法門,能聽到《無量壽經》,聽到能信,信了肯發願,一生決定得生。生到極樂世界是花報,在於淨土就是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之後,親近阿彌陀佛,證無上菩提,那是果報,開花結果。往生極樂世界就開花,到極樂世界就結果,這個要知道。

 

  「所以然者,菩提心量廣大無邊」,這是超越空間,「長遠無限」,超越時間,它沒有障礙。我們這個世界侷限在時空裡面,誰有能力突破時空?念佛人能突破時空,念到功夫成片,這是我們每個人可以做到的。什麼叫成片?心裡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其他的東西都清除掉、都擺脫掉了,這叫功夫成片。心裡只裝阿彌陀佛,沒有妄想,沒有雜念,這個心是清淨心。如果有妄想、雜念,這個心叫染污心,心被染污了,不清淨,不清淨當然不平等,這是六道凡夫的妄心,它所現的相就是六道輪迴相。我們把清淨心裡頭這些染污統統清除出去,只留阿彌陀佛,往生極樂世界,花報。所以清淨菩提心,「能感得廣大無際依報淨土,長遠無量正報壽命」。這就說明為什麼極樂世界那麼大,大到我們不能想像,十方世界去的眾生都能夠容得下,沒有擁擠的感覺,把這個道理給我們說出來了。它超越空間,沒有空間限制;長遠無量,沒有時間的限制。所以他無量壽,正報無量壽,依報廣大無邊際。「除菩提心,無能當此」。這是說出突破時空的侷限是菩提心,唯有菩提心是真心。時間、空間有侷限的,統統在菩提心裡面,菩提心一發,時間、空間就不見了。這是隨事發心。

 

  第二個,「順理發心」,理是講事實真相。「信解諸法,皆如幻夢」。宇宙之間一切法,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末後一句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萬法就是一切法,就是這裡講的諸法。我們對一切諸法能信、能解,這是真實智慧。這些諸法是怎麼回事情?皆如夢幻,《金剛經》上告訴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有為就是有生有滅,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動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異滅,礦物有成住壞空。換句話說,我們所接觸的一切法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就像幻夢一樣。我們有作夢的經驗,夢裡頭好像真有其事,醒過來之後,這個夢境痕跡都找不到。我們現在在夢中,迷了。我們這個夢是六道輪迴,如果醒過來之後六道輪迴不見了,痕跡也找不到,是真的,不是假的。什麼人醒過來?阿羅漢,阿羅漢把清淨心恢復了。由此可知,這個染污的心造成一個夢境,心要是恢復清淨,夢就醒過來了,再不會作夢,真的阿羅漢再不會作夢了。阿羅漢需不需要睡眠?不需要,他可以不要這個肉身,肉身是個累贅,肉身不是我,肉身完全是虛幻的。

 

  今天量子力學家把這樁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了,跟佛所說的一樣,證明大乘佛法裡頭有高等科學,不但物質現象是假的,精神現象也不是真的。物質是精神變現出來的幻相,精神現象就是思想、念頭,從哪來?佛說從阿賴耶的業相來的。業相是什麼?現在科學家說,自然現象,波動的現象,大乘教裡頭叫它做業相,阿賴耶的業相;起心動念,阿賴耶的轉相;物質是阿賴耶的境界相。佛法分三個,科學也分三個,這三個全不是真的,你要把它當真就錯了。它是什麼?「非有非無」,你不能說它有,也不能說它無。作夢,夢裡清清楚楚,有,醒過來之後就沒有了,真找不到。所以所有的現象是非有非無,千萬不要把它當真,我們才能超越。凡所有相統統是非有非無,極樂世界是有,極樂世界是真的,決定不是假的,為什麼?它不是阿賴耶三細相變的。它從哪裡來的?它從自性裡變現出來的,也就是它是清淨平等覺裡變出來的,這是真的。「離言絕慮」,離言,言語說不出,慮是思惟,你的心想不出來、想不到,第六意識、第七識緣不到。言語代表五根、五塵,五根緣五塵,緣不到自性,緣不到。

 

  「雖不見有煩惱、善法,而不撥無可斷可修」。這是正知正見,知道一切法非有非無,離言絕慮,清淨心現前。慮就是思慮,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妄想、雜念,他斷絕了,所以清淨心現前。「依此信解」,是依清淨心,我相信了,我理解、明白了。雖不見有煩惱、善法,煩惱、善法非有非無,離言絕慮,但是他並不反對有煩惱可斷、有菩提道可修,這就很可愛。你看,不撥無就是不排除,「撥者排也,無者除也」。故上面一句意思是,「雖不見煩惱與善法,但仍有可修與可斷」。我們看海賢老和尚的例子,這在眼前,光碟大家看過,他知不知道這一切法是假的,知道,他告訴人,他自己說的,只有念佛求生淨土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你看他天天念佛,佛號不間斷,這就是有可修,什麼都不放在心上,可斷,仍有可修可斷的,這叫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法。

 

  「是故雖願悉斷悉修,而不違於無願三昧」,跟無願三昧相應。無願三昧是什麼?就是大三空三昧,三解脫門,空、無相、無作。「雖願皆度無量有情,而不存能度所度」。如果有能度所度,你依舊是凡夫,你沒有能度人。如果被你度的那個人根性利,他離開六道,你離不開。為什麼你離不開?因為你著相,著相就離不開。大三空三昧,三昧就是禪定,三昧就是一心不亂,就是一心。度無量無邊眾生,沒度,一個也沒度。度了沒有?真度了。度眾生心上不放度眾生的痕跡,心地清淨,一塵不染。如果有個度眾生的念頭,這個念頭把清淨心染污了。清淨心被染污,你是六道凡夫,你不是阿羅漢。阿羅漢做再多的好事不著相,他沒有執著,發願要度眾生,見到眾生真正肯幫助,但是清淨心裡頭痕跡都沒有。「故能隨順於空無相」。空、無相、無願,無願是心裡沒有起心動念,有起心動念錯了。哪些人起心動念度眾生?權教菩薩,他統統著相,他沒有辦法見性,就是法華宗裡面所說的別教十住、十行、十迴向,他沒有得三解脫門。這個問題我們會留在學習《大經解》這裡面來討論、來細說。同樣一個道理,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應付很多事情,但是麻煩在哪裡?他老是記在心上,跟佛法相違背。佛教導我們,無論幹什麼事情不放在心上,幹完之後心裡痕跡都不著,乾乾淨淨。這是佛做的,作而無作,無作而作,就是《金剛經》上講的「無住生心」,生心是作,雖然作,心裡沒有絲毫影響,沒有絲毫分別執著。不但沒有分別執著,連起心動念都沒有,那就是法身菩薩;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權教菩薩,比阿羅漢高一等;阿羅漢沒有執著,有分別,這就是一層比一層境界不相同。

 

  「如經言,如是滅度無量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這是《金剛經》上的話。如是,像上面講的,它與大三空三昧相應。換句話說,它與我們這部經的經題裡面所說的清淨平等覺相應,這個說法更貼切。在日常工作當中這是最高的指導原則,你的生活與這個相應,工作也與這個相應,待人接物完全跟清淨平等覺相應,就是不失清淨平等覺。清淨平等覺在生活、在工作、在待人接物,這是法身菩薩,就是《金剛經》上講的無住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清淨平等覺裡頭什麼都沒有,生心是生智慧,把每一樁事情都辦得非常恰當、辦得非常圓滿,心裡痕跡都不落,這叫無住生心,這是功夫,這是境界。所以《金剛經》上說,「滅度無量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你們看看清淨平等覺才現前。如果有眾生可度,有能度、有所度,這個心被染污了,不清淨;這個心動搖了,不平等,我能度,你是被我所度,我對你有恩惠,我總比你高一等,平等失掉了。必須要知道,一切眾生每一個人的心都是清淨平等覺,完全相同,這真心!惠能大師說得太好了,他開悟說的五句話,就是說的這個事情,自性是清淨的(就是此地講的清淨平等覺),是不生不滅的,是本自具足的,是本無動搖、能生萬法。我們細細拿這五句話來觀察這段經文,相不相應?你就曉得什麼叫實無眾生得滅度,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如是發心,功德無邊。設使諸佛窮劫演說彼諸功德,猶不能盡。」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說他的功德說不盡,為什麼?他稱性的,他是自性流的功德。著相呢?著相是阿賴耶,阿賴耶的可以說,能說;跟自性相應的,不能說,說不出來。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佛教入门篇|认识佛教【全】

净土入门篇|净土资粮【全】

佛说阿弥陀经【全】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全】

普贤菩萨行愿品 【全】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全】

往生论讲记【全】

地藏菩萨本愿经【全】

太上感应篇 【全】

学佛问答汇编一

佛典寓言汇编一

蔡礼旭-细讲弟子规【全】

陈大惠-弟子规看天下【全】

陈大惠-教孩子的学问【全】

陈大惠-孩子要有好老师【全】

经典文章汇编一

001 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 汇集

002 佛说阿弥陀经 汇集

003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汇集

004 普贤菩萨行愿品 汇集

005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汇集

006 往生论 汇集

007 地藏菩萨本愿经 汇集

008 十善业道经 汇集
009 太上感应篇 汇集

101 认识佛教 汇集

102 净土资粮 汇集
103 学佛问答 汇集
104 佛典寓言 汇集

105近代往生录 汇集

106 净空法师答四众弟子问 汇集

201 细讲弟子规 汇集
202 东魁禅语 汇集

203 弟子规看天下 汇集

204 孩子要有好老师 汇集

205 教孩子的学问 汇集

901 经典文章 汇集

净宗学院| http://new.pllc.cn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http://www.amtbhk.com

净空法师专集网站| http://www.amtb.tw

华藏卫星电视台| http://www.hwazan.org/web/

圣贤教育全球同学网| http://sxjyqqw.org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目录汇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